4月1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川渝通办“金举措”。 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黄朝永,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杨琳,市公安局副局长赵晓庄,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谢辛,市医保局副局长仲姝婕,市税务局副局长姚朝智,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副主任赵燕参加发布会并回答相关记者提问。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马然希主持发布会。 川渝两地已签署合作协议236份 多项改革措施全国首创 黄朝永介绍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总体情况。“自2020年1月党中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来,重庆市高举改革旗帜,坚定改革方向,强化川渝协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强大动力。”他表示。 据黄朝永介绍,重庆市委深改委第13次会议审议通过《围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改革举措清单》,提出了30条推动两地公共服务政策对接的具体措施,川渝两地已签署合作协议236份,协同推进一批改革项目。 这其中跨行政区域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处理协作机制、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制度、省际市场准入异地同标、市场监管案件线索移送等机制、共建“中欧班列(成渝)号”品牌等多项措施在全国跨省改革中属于首创。 “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我们积极争取并推动一批国家级改革试点,通过地方探索、率先突围,为全国整体推进、全面深化探索新路。”黄朝永说。 在改革试点方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交通强国试点、国家首批用地审批权改革试点先后获批。联合推动重庆、成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在部分地区启动川渝跨省市户口迁移“一站式”办理试点。共同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医学中心,共建川渝地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的税收分享机制,启动建设万(州)达(州)开(州)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10个合作平台。 为了推动改革走深走实,川渝两地推出了许多“硬招”。川渝共同设立300亿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50亿元(首期10亿元)科创母基金,重点支持产业联动、创新协同重大项目。共建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提出50项重点事项。联合实施两批共210项川渝通办事项清单,涉及企业和百姓切身利益。 今年10月底前210项事项全部实现“川渝通办” 杨琳介绍,川渝已相继发布两批共210项“川渝通办”事项,涉及民政、税务、交通、商务等23个行业领域。涉及企业生产经营事项109项,如申办营业执照、异地缴税等;群众日常生活事项101项,如异地就医登记备案、身份证换领等。 杨琳表示:“第一批95项事项清单已于2020年底前全部实现‘川渝通办’,其中83项实现了全程网办,12项实现异地代收代办。第二批115项事项清单于今年3月8日发布,正在加快推进,计划于10月底前全部实现‘川渝通办’。” 目前“川渝通办” 办件总量已超过120万件,累计减少办理环节327个、减少办理时间569天、减少申请材料232份,群众办事省时省力。 杨琳表示,接下来将以川渝两地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需求为导向,力争今年12月底前发布第三批“川渝通办”事项清单。 3月30日,重庆市会同四川省,在重庆召开了包括云南、贵州、西藏在内的五个省区市“跨省通办”工作筹备会,准备签订五省市“跨省通办”合作协议,进一步扩大“跨省通办”范围,推进西南地区“跨省通办”。 (记者 张廉 图片 邹乐)
文章来源于:两江新区官网 |